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之际,在党史学习热潮的推动下,商丘师范学院团委把红色资源转化为党史学习教育资源,通过“红色教育在身边”寻访打卡活动积极动员团员青年打卡红色地标,重温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引导广大青年从革命精神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有助于青年“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活动开展以来全校已有700余名学生参与到活动中来,打卡地点遍及11个省份22个城市。
一、打造党史学习的“生动课堂”
红色打卡活动使党史学习教育更趋于常态化、多元化,成为传统课堂学习模式的有效延伸和扩展。在红色寻访打卡的实践中,青年的所见所闻都是生动而鲜活的。这些亲眼看到、亲身经历的实践活动,突破了传统方式中党史学习教育的枯燥感和抽象性。同时也把红色资源的教育价值充分地发挥出来,并融入当前党史学习中。活动指导教师张颖辉说:“红色打卡活动大大激发了团员青年的学习实践热情,在亲身实践中重温红色记忆,讲述红色故事,与革命先辈之间建立起一道跨越时空的沟通桥梁,让青年学子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身边鲜活的红色历史及其蕴含的革命精神。”党史学习在青年团员的心中不再是简单地记忆历史名词、掌握历史事件,而是要深入了解党的艰辛历程,增强实践能力、坚定理想信念、牢记使命担当。通过学习实践,以知促行、以行促知,让革命精神厚植内心,让英雄光辉照亮前进方向。
二、搭建党史学习的“实践平台”
把红色打卡活动融入社会实践,提升青年的综合素质。在2021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加入红色打卡研学活动,指导和带领青年前往红色革命根据地实地观察调研,体验红色资源蕴含的人文历史知识,感受红色历史文化带来的强烈爱国主义精神。在实践过程中,青年接受党史教育,提高综合素养,同时运用学科知识,服务当地建设,增强社会实践能力,达到“知行合一”的目标。在2021年暑期三下乡活动中,全校300余支党史学习实践队打卡了全国百余个红色教育基地,其中3支队伍获批国家级团队立项,4支队伍获批省级团队立项,事迹被中青网、豫教思语、河南青年发展汇等媒体平台报道。
三、选树党史学习的“宣讲团队”
培养党史传播新人,陶冶爱国主义情操。把红色打卡活动与培育党史传播新人有机结合,让青年成为党史传播的一分子。全校共选出24件红色打卡视频作品进行网上展播,其中5件作品参与了河南省“100年党史100问”活动,其中校团委张颖辉老师在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的红色打卡视频作品获得省级特等奖。红色打卡活动中,青年们在打卡地讲述红色革命故事、演唱红色歌曲、朗诵红色诗歌等,在此过程中,他们成为了党史学习的传播者,增强了对革命历史的理解,加深了对革命人物的认识,重温了红色经典故事,点燃了党史学习热情。
四、设计党史学习的“特色路线”
按照就近就便原则,立足商丘本地,精心设计红色打卡线路,推出了“商丘红色地标”打卡线路:“淮海战役总前委纪念馆-中共中央中原局扩大会议旧址-淮海战役陈官庄纪念馆-毛主席视察黄楼纪念馆-商丘彭雪枫将军纪念馆-商丘市革命烈士纪念碑”,并将其融入校团委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安排,打造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实践育人新“IP”,引导团员青年在“沉浸式”体验中学好党史。目前“商丘红色地标”打卡线路已推出线上打卡视频,足不出户就可以跟随宣讲员一起打卡商丘红色地标。通过这种形式,不仅宣传推广了商丘当地的红色地标景点,也让更多的青年们参与到活动当中,实现情感上有共鸣,思想上受教育、精神上受鼓舞。
团员青年通过红色打卡活动重温战火纷飞的红色年代,在对百年党史的追忆中,感悟一簇燎原的星火、一条漫漫的长征路和一面不朽的旗帜,体会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捍卫祖国山河的豪情壮志,将党史学习教育从传统的“坐着学”转变为“走着学”,切实把红色打卡转化为推动青年党史学习、促进素质提升的具体行动。值得欣慰的是,目前,新时代青年已纷纷踏上一片片红色故土,在一个个红色地标中寻找红色印记,聆听红色故事,接受革命精神的洗礼,在润物无声却处处有声的红色教育中汲取持续、深厚的青春奋斗之力,让青春绽放出时代的光彩。
(审核:刘培培)